书名: 五台县志
内容简介:本志记载了该县自然、社会和人文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编纂人员:赵培成, 孙文山, 孙叔文
编纂单位:五台县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0000-1986
出版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88
书籍大小: 24.7M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完整 ·
序言(一) 1
凡例 1
序言(二) 2
概述 3
概述 3
序言(三) 4
序言(四) 5
第一编 11
地理志 11
第一章 位置疆域 1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12
第三章 行政区划 14
第一节 都甲制 14
第二节 路约制 14
第三节 区村制 14
第四节 乡村制 15
第五节 杜队制 16
第六节 乡(镇)村制 17
第七节 地名变更 22
第八节 地名来历 24
第四章 县城集镇 26
第五章 地质构造 31
第六章 地形地貌 33
第一节 地形 33
第二节 山脉 33
第三节 河流 40
第四节 盆地 42
第五节 垭口 42
第七章 气候 44
第一节 分区 44
第二节 气温 45
第三节 降水 47
第四节 无霜期 48
第六节 冰冻期 49
第五节 日照 49
第七节 灾害性气候 50
第八节 物候 53
第八章 土壤 54
第九章 自然资源 58
第一节 植物 58
第二节 动物 61
第三节 矿藏 63
第四节 其它 66
第十章 土特产品 67
第二编 75
农业志 75
第一章 生产条件 75
第一节 耕地 75
第二节 土壤 76
第三节 农业机具 77
第四节 农作物品种 79
第五节 肥料 82
第六节 植物保护 82
第七节 劳动力 84
第八节 农业投资 85
第二章 生产体制 86
第一节 个体经营 86
第二节 互助组 87
第三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杜 87
第四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杜 87
第五节 农村人民公社 87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88
第三章 耕作制度 89
第四章 农作物产量 9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92
第二节 经济作物 95
第二节 现金分配 97
第一节 粮食分配 97
第五章 收益分配 97
第六章 管理机构 100
水利志 102
第一章 水利资源 102
第一节 地表水 102
第二节 地下水 111
第二章 水利建设 114
第一节 引水灌溉 114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14
第三节 提水工程 115
第四节 改河治滩 117
第三章 水利效益 119
第四章 水土保持 122
第一节 水土流失 122
第二节 治理措施 123
第五章 缺水村庄 125
第六章 水利管理机构 128
林业志 129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29
第一节 宜林地 129
第二节 林木树种 129
第三节 古森林 130
第二章 采种育苗 131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32
第四章 经济林 135
第五章 山林权属 138
第六章 森林保护 139
第七章 森林经营 139
第八章 林业投资 140
第九章 管理机构 140
畜牧志 141
第一章 牧坡草地 141
第二章 畜群构成 142
第三章 畜种改良 145
第四章 养牧管理 147
第五章 畜病防治 147
第六章 技术推广 148
第七章 管理机构 148
工业志 149
第一章 概况 149
第二章 重工业 152
第一节 煤炭 152
第二节 电力 153
第三节 冶金 159
第四节 机械 159
第五节 化学 160
第六节 建筑材料 162
第三章 轻工业 164
第一节 陶瓷 164
第二节 纺织 165
第三节 造纸 166
第四节 印刷 167
第五节 塑料 167
第六节 乳胶 167
第七节 电池 168
第四章 手工业 169
第一节 纹石 169
第二节 木器 170
第三节 皮革 170
第四节 服装鞋帽 170
第五节 工艺美术 171
第六节 食品 171
第五章 企业管理 17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3
第二节 三级管理 174
第三节 管理项目 174
第一章 公路铁路 177
第一节 公路 177
交通志 177
第二节 铁路 182
第二章 桥梁隧道 183
第一节 桥梁 183
第二节 隧道 183
第三章 交通运输 187
第一节 运输工具 187
第二节 运输企业 187
第三节 运输管理 188
第四章 路政管理 191
第一节 公路管理规定 191
第二节 养路费征收 191
第五章 交通监理 193
第六章 管理机构 195
邮电志 197
第一章 营业机构 197
第二节 邮路 198
第一节 邮运方式 198
第二章 邮政 198
第三节 邮运工具 199
第四节 邮政业务 199
第三章 电信 200
第一节 电话 200
第二节 电报 200
第三节 传真 200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03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 203
第一章 城乡建设 203
城乡建设志 203
第三节 房产管理 205
第二章 建筑施工 206
第一节 建筑公司 206
第二节 设备技术 207
第三节 建筑工程 207
第二节 污染状况 209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09
第一节 环境状况 209
第四章 管理机构 211
商业志 212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12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12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13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13
第二章 商业资金 216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17
第一节 商品购进 217
第二节 商品储运 217
第三节 商品销售 218
第四节 农产品收购 218
第二节 物价调整 220
第三节 商品价格 220
第一节 物价管理 220
第四章 商品物价 220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25
第一节 业务管理 225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25
第三节 利润积累 225
第六章 对外贸易 227
第一节 商品收购 227
第二节 外贸财务 230
第七章 物资供应 231
第一节 物資购进 231
第二节 物资供应 231
第八章 工商行政 232
第一节 工商管理 232
第二节 集市贸易 232
第三节 企业登记 233
第四节 商标注册 233
第一节 自由贸易 237
粮食志 237
第一章 粮食购销 237
第二节 统购统销 238
第三节 议购议销 242
第二章 粮食加工 242
第三章 粮食储运 243
第一节 储存 243
第二节 调运 243
第五章 财务管理 244
第四章 食油购销 244
第六章 粮票流通 245
第七章 管理机构 245
财税志 246
第一章 财政收入 246
第二章 财政支出 250
第三章 财政监督 252
第四章 管理机构 253
第一章 钱庄当铺 257
金融志 257
第二章 银行 258
第一节 边区银行 258
第二节 信贷部 258
第三节 人民银行 258
第四节 农业银行 259
第五节 建设银行 259
第六节 工商银行 259
第七节 保险公司 259
第八节 信用合作社 260
第三章 货币流通 261
第一节 铜元、银元 261
第二节 法币 261
第三节 边币 261
第四节 人民币 261
第五节 现金管理 262
第四章 储蓄存款 267
第五章 信贷业务 268
第一节 民间借贷 268
第二节 单位存款 268
第三节 工商信贷 270
第四节 农业贷款 270
第六章 会计结算 273
第一节 会计 273
第二节 结算 273
第三节 出纳 273
第四节 收兑 274
第五节 盈余 274
第七章 公债、国库券 276
第三编 279
党团志 27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五台县委员会 279
第一节 早期革命活动 279
第二节 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80
第三节 组织系统 282
第四节 党员概况 290
第五节 党代表会议 295
第六节 党员教育 297
第七节 整党整风 298
第八节 纪律检查 301
第九节 统一战线 302
第十节 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 30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五台县党部 305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直属五台县支部 307
第四章 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 308
第一节 牺盟会 308
第二节 工人组织 308
第三节 衣民组织 309
第四节 青年组织 310
第五节 妇女组织 310
第七节 工商业联合会 311
第六节 儿童组织 311
第一节 主张公道团 313
第二节 民族革命同志会五台县分会 313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13
第五章 国民党、阎锡山领导下的团会组织 313
附 日伪组织 314
政权志 317
第一章 议会人大 317
第一节 参议会 317
第二节 县议会 317
第三节 临时人民代表大会 318
第四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318
第五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18
第六节 “群众组织”代表会 320
第七节 县人大常委会 321
第八节 基层选举 321
第一节 县级政权 323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23
第二节 基层政权 328
第三节 干部录用 329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32
政法志 334
第一章 公安 3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34
第二节 公安工作 335
第三节 监所 336
第四节 人民武装警察中队 337
第五节 重大公安活动 337
第二章 检察 339
第三章 法院 3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0
第二节 审判程序 340
第三节 司法改革 340
第四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 34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42
军事志 343
第一章 军事地理 343
第一节 战略地位 343
第二节 军事要地 343
第二章 兵役制度 344
第一节 古代兵役 344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34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345
第三章 军事防务 347
第四章 驻军 349
第一节 历代驻军 34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驻军 350
第五章 地方武装 354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地方武装 354
第二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地方武装 354
第一节 人民武装 358
第六章 民兵 358
第二节 预备役步兵团 360
第三节 民兵组织 360
第四节 武器装备 361
第五节 民兵参军参战 362
第六节 战斗英雄模范 363
第七章 重大兵事 365
第一节 历代兵事 365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斗 366
第八章 “无人区”人民的斗争 372
第一节 “无人区”的形成 372
第二节 “无人区”人民的深重灾准 372
第三节 “无人区”人民的斗争 373
附:日军制造的惨案 375
第二节 学校组织 3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1
第一章 教育管理 381
第四编 381
教育志 381
第二章 私塾书院 38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385
第四章 中学教育 390
第五章 师范教育 395
第六章 职业教育 397
第一节 农业中学 397
第二节 职业学校 397
第七章 幼儿教育 398
第八章 成人教育 399
第一节 农民教育 399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00
第三节 干部教育 400
第二节 教学计划 402
第三节 教学方法 402
第一节 学制 402
第九章 教育改革 402
第四节 招生制度 403
第五节 人才输送 403
第十章 教师 405
第二节 管理任用 405
第二节 进修培训 406
第三节 工资福利 406
第四节 师资队伍 407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409
第一节 行政经费 409
第二节 人民助学金 410
文化志 412
第一章 机构设施 412
第一节 文化机构 412
第二节 文化设施 414
第一节 广播设施 416
第二章 广播电视 416
第二节 广播宣传 417
第三节 技术服务 417
第四节 广播经费 417
第五节 电视 418
第三章 报刊通讯 419
第一节 报刊发行 419
第二节 通讯报道 420
第二节 社火 421
第四章 群众文艺 421
第一节 秧歌 421
第三节 杂耍 422
第四节 灯火 422
第五章 文学艺术 424
第一节 戏剧 424
第二节 赛戏 425
第四节 绘画 426
第三节 曲艺 426
第五节 雕塑 427
第六节 摄影 428
第七节 书法 428
第八节 音乐 429
第九节 艺文 433
文物志 436
第一章 遗址墓葬 436
第一节 古遗址 436
第二节 古墓葬 438
第二章 馆藏文物 439
第一节 陶类 439
第二节 木类 441
第三节 金类 441
第四节 石类 442
第五节 书帖 442
第七节 碑拓 443
第八节 典籍 443
第六节 画幅 443
第三章 佛教文物 444
第一节 历代佛教建筑简述 444
第二节 台外寺庙 446
第三节 台怀中心区寺庙 453
第四节 台怀北部寺庙 464
第五节 台怀南部寺庙 466
第六节 寺庙遗址 473
第一节 革命斗争纪念地 476
第四章 革命文物 476
第二节 革命斗争遗物 478
第三节 烈士陵园 480
第五章 名胜古迹 481
第一节 名胜 481
第二节 古迹 483
第六章 文物保护 484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三节 文物保护 485
第二节 重点保护单位 485
卫生志 487
第一章 民间医药 487
第一节 药铺药房 487
第二节 民间医生 487
第二章 医院卫生所 489
第一节 私立医院 489
第二节 白求恩模范病室 489
第三节 县人民医院 489
第四节 地区医院 490
第五节 乡镇卫生院 492
第六节 村卫生所 492
第七节 厂矿医务室 492
第三章 药材药品 494
第一节 药材公司 494
第二节 药材收购 494
第四节 药品购销 495
第三节 成药制作 495
第一节 防疫站 496
第二节 巡回医疗 496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496
第四章 防疫保健 496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498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 499
第六节 妇幼保健 499
第七节 公费医疗 501
第八节 饮食卫生 501
第九节 爱国卫生运动 502
第五章 医疗技术 504
第六章 卫生事业经费 506
第七章 卫生管理机构 507
第一节 学会会员 508
第二节 科技人员 508
第一章 科技队伍 508
科技志 508
第三节 地测人员 509
第四节 标准计量 509
第二章 科普工作 511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11
第二节 技术引进与推广 512
第三节 科技咨询 513
第四节 科技情报 514
第三章 科研成果 515
第四章 管理机构 518
体育志 519
第一章 群众体育 51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19
第二节 民间武术 519
第二章 学校体育 522
第三章 体育竞赛 525
第一节 户籍人口 531
第一章 人口民族 531
第五编 531
社会志 531
第二节 民族分布 539
第三节 姓氏聚落 539
第四节 计划生育 541
第二章 民情风俗 544
第一节 民情 544
第二节 家庭结构 544
第三节 生产习俗 545
第四节 生活民俗 546
第五节 婚丧礼仪 547
第六节 喜庆节日 549
第七节 岁时古会 550
第八节 良风美德 551
第九节 积弊陋习 552
第三章 人民生活 55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53
第二节 经济收入 554
第三节 生活消费 555
第四章 方言谣谚 558
第一节 方言 558
第二节 谣谚 565
第五章 民政事务 569
第一节 拥军优属 569
第二节 赈灾救济 570
第三节 复员安置 570
第四节 婚姻登记 571
第五节 来信来访 572
第六节 征用土地 572
第七节 地名普查 573
第六章 旅游外事 574
第七章 侨务活动 575
第八章 会道门 576
第一节 发展历史 578
宗教志 578
第一章 佛教 578
第二节 宗派社团 581
第三节 组织管理 582
第四节 佛事活动 584
第五节 寺院经济 586
第六节 僧侣政事 588
第七节 僧伽教育 590
第八节 文化艺术 590
第九节 历代名僧 594
第十节 朝台纪略 597
第二章 天主教 600
第三章 基督教 602
第四章 道教 603
人物志 607
第一章 古代人物 607
第六编 607
第二章 近代人物 611
第三章 现代人物 617
第四章 人物表(录) 673
第七编 689
大事记 689
大事记 689
附录一 721
(一)旧志名录及序跋 721
附录 721
第八编 721
(二)文献 724
附录二 743
(一)五台县老干部党史、县志资料征集座谈会纪要 743
(二)本次县志编修始末 744
跋(一) 749
跋(二)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