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漳平县志
作者 : 漳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书籍格式 : PDF
出版时间 : 1995
书籍清晰度 :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 完整
序一 1
凡例 1
概述 1
序二 2
大事记 9
卷一 政区 59
第一章 政区设置 59
第一节 建置沿革 59
第二节 境域变迁 60
第一节 明清时期区划 6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1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区划 63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 67
第三章 乡镇概况 73
第一节 菁城镇 73
第二节 永福镇 73
第三节 新桥镇 75
第四节 双洋镇 76
第五节 溪南镇 77
第六节 桂林乡 78
第七节 和平乡 79
第九节 拱桥乡 80
第八节 西园乡 80
第十节 芦芝乡 81
第十一节 南洋乡 82
第十二节 官田乡 83
第十三节 象湖乡 84
第十四节 吾祠乡 85
第十五节 灵地乡 85
第十六节 赤水乡 86
附:漳平县古今地名异名对照表 87
第一节 地层 96
第一章 地质 96
卷二 自然地理 96
第二节 岩浆岩 98
第三节 构造 99
第四节 矿藏 100
第二章 地貌 102
第一节 地势 102
第二节 类型分布 102
第三节 山岭 103
附:全县各行政村海拔高度 105
第一节 气温 107
第三章 气候 107
第二节 日照、蒸发 110
第三节 雨量、湿度 111
第四节 风、气压 113
附:气候谚语 114
第四章 水文 114
第一节 水系 114
第二节 地下水 116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17
第一节 土壤 117
第二节 植被 120
第一节 植物 122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122
第二节 动物 12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25
第一节 寒害 125
第二节 水灾 126
第三节 旱灾 127
第四节 风灾 128
第五节 冰雹 128
第六节 地震 129
第一节 总量变化 130
卷三 人口 130
第一章 人口数量 13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3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35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36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38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39
第五节 婚姻、家庭构成 140
第一节 身体素质 141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41
第二节 劳动技能 142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42
第四节 思想道德素养 143
第四章 人口管理 144
第一节 婚育管理 144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47
卷四 经济综述 148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48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15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152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153
第二章 经济发展状况 155
第一节 发展速度 155
第二节 经济效益 158
第三章 经济结构 161
第一节 产业结构 161
第二节 基建投资结构 164
第一节 收入水平 166
第四章 居民生活 166
第二节 消费水平 167
卷五 农业 171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71
第一节 农业用地 171
第二节 劳力、畜力 174
第三节 农机具 175
第四节 农田基建 177
第二章 粮食作物种植 178
第一节 品种改良 179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83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85
第四节 施肥灌溉 188
第三章 经济作物种植 189
第一节 油料 189
第二节 蔬菜 190
第三节 水果 190
第四节 茶叶 193
第五节 花卉 194
第六节 其他 194
第四章 畜禽饲养 196
第一节 饲料 196
第二节 家畜饲养 197
第三节 家禽饲养 199
第四节 品种改良 201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02
第五章 淡水养殖 204
第一节 品种 204
第二节 繁育养殖 205
第三节 捕捞 207
第六章 管理 208
第一节 机构 208
第二节 农业经营管理 210
第三节 畜牧水产管理 212
第四节 农业机械管理 213
卷六 林业 214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14
第一节 面积与蓄积量 214
第二节 林木及珍稀古树 217
第二章 山林权属 218
第一节 私有山林 218
第二节 集体山林 219
第三节 国有山林 219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20
第四节 山林纠纷调处 220
第三章 造林育林 220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21
第三节 封山育林 224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25
第一节 护林防火 225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226
第五章 木材采运 228
第一节 采伐 228
第二节 集运 230
第一节 机构 233
第六章 管理 233
第二节 林政资源管理 235
第三节 育林基金管理 236
卷七 水利 239
第一章 农田水利 239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39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40
第三节 提水、喷灌工程 244
第二章 水电建设 246
第一节 水力资源 246
第四节 防洪工程 246
第二节 水电站建设 247
第三节 地方电网 251
第三章 水土流失与治理 251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51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53
第四章 管理 254
第一节 机构 254
第二节 水利管理 254
第三节 水电管理 256
卷八 工业 258
第一章 经济成份 258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259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60
第三节 全民工业 262
第四节 “三资”工业 263
第二章 工业 门类 264
第一节 采掘工业 264
第二节 冶金工业 264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65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66
第五节 建材工业 266
第六节 电力工业 267
第七节 船舶木材工业 268
第八节 造纸印刷工业 268
第九节 食品工业 269
第十节 竹藤棕麻棉加工业 271
第十一节 服装鞋帽工业 271
第三章 工业企业与产品选介 272
第一节 工业企业选介 272
第二节 传统名牌产品选介 279
第三节 科技应用产品选介 28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82
第四章 管理 282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83
卷九 商业 288
第一章 经济成份 288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288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8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90
第二章 粮油购销 290
第一节 粮食 290
第二节 食油 296
第一节 农用物资 297
第三章 生产资料经营 297
第二节 金属材料 298
第三节 建筑材料 298
第四节 机电产品 298
第五节 化工商品 299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299
第一节 针纺织品、百货 299
第二节 五金交电 301
第三节 石油、煤炭 302
第五章 副食品、土特产品购销 303
第一节 畜禽产品 303
第二节 糖、烟、酒、盐 304
第三节 蔬菜 305
第四节 土特产品 306
第六章 饮食服务 308
第一节 饮食业 308
第二节 服务业 308
第七章 对外贸易 310
第一节 出口商品总额 310
第二节 主要出口商品 310
第一节 机构 312
第八章 管理 31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13
第三节 票证管理 314
第四节 储运 316
卷十 交通 319
第一章 线路 319
第一节 古道 319
第二节 公路 321
第三节 铁路 326
第四节 航道 328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329
第二章 运输 329
第二节 汽车运输 330
第三节 列车运输 332
第四节 其他机动车运输 334
第五节 船筏运输 335
第六节 搬运装卸 336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36
第一节 路航管理 336
第二节 运输管理 339
第三节 交通监理 340
第一节 驿铺 343
第二节 邮政、电信局所 343
卷十一 邮电 343
第一章 机构 343
第三节 邮电局所 344
第二章 邮政 345
第一节 网路 345
第二节 设备 349
第三节 业务 349
第三章 电信 353
第一节 电报 353
第二节 电话 354
第一节 通信业务管理 360
第四章 管理 360
第二节 职工管理 36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63
卷十二 城乡建设 364
第一章 城市建设 364
第一节 城区变迁 364
第二节 市政设施 365
第三节 公共建筑 369
第一节 集镇 372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72
第二节 乡村 374
第三章 建筑业 375
第一节 队伍 375
第二节 设计 376
第三节 施工 377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78
第一节 污染状况 378
第二节 监测调查 380
第三节 污染治理 382
第一节 机构 383
第五章 建设管理 383
第二节 规划管理 384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385
第四节 房产管理 385
卷十三 财政 389
第一章 财政收入 389
第一节 预算内收入 390
第二节 预算外收入 393
第二章 财政支出 394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 394
第一节 农业税 399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 399
第三章 赋税 399
第二节 工商各税 403
第四章 财税管理 407
第一节 体制 407
第二节 机构 408
第三节 财政预算管理 409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 411
第五节 税收征管 411
第六节 财政监督 412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13
第一节 银行 413
卷十四 金融 413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414
第三节 保险公司 415
第二章 货币 416
第一节 流通币种 416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17
第三章 金融业务 421
第一节 存款 421
第二节 放款 423
第三节 结算 427
第四节 拨款监督 428
第五节 信托业务 431
第六节 保险业务 432
第七节 代理业务 433
卷十五 经济综合管理 43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3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436
第二章 物价管理 43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8
第二节 物价变动 439
第三节 物价检查 441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4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42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447
第三节 私营经济管理 44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51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52
第四章 统计管理 4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3
第二节 统计工作 454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56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 456
第二节 质量监督 457
卷十六 政权 政协 458
第一章 县衙 县署 县政府 458
第一节 县衙 458
第二节 县署、县政府 459
附:民国时期的县参议会 463
第二章 县、乡人民代表大会 46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6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6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68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70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 472
第三章 县、乡人民政府 472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473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482
第四节 政务纪要 482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 48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488
第二节 机构设置 491
第三节 主要工作与活动 49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漳平县地方组织 49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96
卷十七 政党 496
第二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505
第三节 县委重大活动纪要 506
第四节 宣传教育 514
第五节 干部管理 517
第六节 纪律检查 520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52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漳平县地方组织 524
第一节 组织概况 52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26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漳平县地方组织 527
第一节 行业工会 529
卷十八 群众团体 529
第一章 职工组织 529
第二节 县总工会 530
第二章 农民组织 534
第一节 农民协会 534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534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535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35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538
第一节 妇女会 539
第四章 妇女组织 539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540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 545
第一节 商会 545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545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46
第六章 科技工作者组织 546
第七章 文卫体组织 54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48
第二节 其他文卫体社团 548
第八章 归侨组织 549
第九章 其他社团 550
卷十九 民政 552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支前 552
第一节 优待、抚恤 552
第二节 安置工作 556
第三节 支援前线 557
第二章 救灾救济 557
第一节 生产救灾 55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59
第四节 移民安置 收容遣送 560
第三节 扶持贫困户 56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61
第一节 孤老供养 561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563
第三节 社会福利企业 563
第四章 扶持老区、畲村 564
第一节 扶持老区 564
第二节 扶持畲村 565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务 566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66
第二节 村级自治组织建设 566
第四节 财务管理 567
第三节 地名管理 567
卷二十 劳动 人事 569
第一章 劳动 569
第一节 就业 56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570
第三节 劳动保护 573
第二章 人事 575
第一节 人员编制 575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76
第三节 干部管理 579
第一节 工资奖金 582
第三章 工资福利 582
第二节 福利 585
卷二十一 司法 588
第一章 公安 588
第一节 刑事侦查 589
第二节 治安行政管理 590
第三节 户政、出入境管理 592
第四节 重点警卫 593
第五节 基层 治保工作 594
第六节 消防工作 595
第二章 检察 596
第七节 武装警察部队 596
第八节 监所管理 596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97
第二节 法纪检察 598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98
第四节 林业检察 5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9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00
第三章 审判 600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01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02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02
第四节 林业审判 603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03
第六节 告诉、申诉和执行 603
第七节 陪审制度 60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04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04
第二节 民事调解 605
第四节 公证 606
第三节 律师事务 606
卷二十二 军事 608
第一章 兵役制度 608
第一节 募兵制 608
第二节 征兵制 609
第三节 志愿兵制 610
第四节 义务兵制 610
第二章 武装防务 611
第一节 驻军 611
第二节 地方武装 612
第三节 防务 616
第三章 民兵 61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18
第二节 军政训练 619
第三节 劳武活动 621
第四章 重要战事 622
第一节 农民起义 622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624
第三节 解放漳平、宁洋 625
第四节 剿匪战斗 6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8
第二节 科研机构 628
第一章 组织机构 628
卷二十三 科技 628
第三节 学术组织 629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31
第一节 科技人员 631
第二节 科普队伍 632
第三章 科普活动 632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32
第二节 考察咨询 634
第三节 技术培训 635
第四节 科普讲座 636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37
第一节 研究成果 637
第二节 引进试制成果 638
第三节 应用推广成果 640
第四节 加工改造成果 645
卷二十四 教育 649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县学 649
第一节 私塾 649
第二节 书院 649
第三节 县学 650
第一节 园(班)设置 651
第二章 幼儿教育 651
第二节 幼儿教养 652
附:县实验幼儿园简介 65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53
第一节 学校设置 653
第二节 学制、课程 656
第三节 教学活动 657
附:县实验小学简介 657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658
第一节 学校设置 658
第二节 学制、课程 660
第三节 教学活动 661
附:漳平一中简介 662
第五章 职业中学教育 663
第一节 农业中学 663
第二节 职业高中 663
第六章 中等专业教育 664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64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664
第三节 省卫生职工中专 665
第四节 文艺学校 665
第七章 成人教育 66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6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67
第四节 自学考试与电视大学 668
第三节 干部教育 668
第八章 教师 669
第一节 队伍 669
第二节 培训 670
第三节 待遇 670
第九章 教育经费 672
第一节 来源 672
第十章 教育管理 67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73
第二节 开支 673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74
卷二十五 文化 676
第一章 民间文艺 676
第一节 民间文学 676
第二节 民间艺术 677
第二章 文娱活动 680
第一节 场所设施 68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81
第三章 文艺创作 684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85
第二节 艺术创作 686
第四章 戏剧演出 688
第一节 戏曲 688
第二节 话剧 690
第三节 歌剧 690
第四节 歌舞及其他 690
第五章 电影 电视 691
第一节 电影 691
第二节 电视 694
第六章 报刊 广播 695
第一节 报刊 695
第二节 广播 696
第七章 图书 档案 地方志 697
第一节 图书 697
第二节 档案 699
第三节 县志编纂 700
附:宁洋县志编修情况 701
第八章 文化管理 702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702
第二节 演出管理 702
第三节 出版管理 703
第一节 新石器(商周)时代遗存 704
卷二十六 文物 704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704
第二节 瓷窑、矿井、冶炼场 707
第三节 城址、寨址 707
第二章 古墓葬 708
第三章 古建筑 709
第一节 寺庙宫殿 709
第二节 楼堂院堡 711
第三节 塔、桥、井 712
第二节 碑刻 714
第一节 摩崖石刻 714
第四章 石刻 石雕 714
第三节 石雕 715
第五章 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 716
第一节 革命旧址 716
第二节 烈士纪念碑 717
第三节 其他旧址 717
第六章 文物藏品 718
第一节 历史文物 718
第二节 革命文物 7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24
第七章 文博事业 724
第二节 文物保护 725
第三节 陈列利用 726
卷二十七 医药卫生 729
第一章 医疗 729
第一节 机构 729
第二节 队伍 731
第三节 技术 733
第四节 设备 735
第二章 卫生防疫 735
第一节 卫生 736
第二节 防疫 738
第三章 妇幼保健 741
第一节 新法接生 741
第二节 妇女保健 741
第三节 儿童保健 742
第四章 医药 743
第一节 中药 743
第二节 西药制剂 746
第五章 管理 747
第一节 医政管理 747
第二节 药政管理 747
第三节 医疗经费管理 748
第一章 民间传统体育 751
第一节 武术 751
第二节 舞狮、舞龙 751
卷二十八 体育 751
第三节 赛龙舟 752
第四节 棋类、游泳 752
第二章 群众体育 753
第一节 职工体育 753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54
第三章 学校体育 755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755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 755
第一节 幼儿体育 756
第二节 小学体育 756
第三节 中学体育 757
第四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757
第五节 少年业余体校 758
第四章 竞技体育 758
第一节 全县性运动会 758
第二节 县外参赛项目 760
第四节 等级裁判员、运动员 761
第三节 承办地、省级比赛 761
第五章 机构 设施 经费 763
第一节 机构 763
第二节 设施 763
第三节 经费 764
卷二十九 风俗 宗教 766
第一章 生产习俗 766
第一节 农业习俗 766
第二节 林业习俗 766
第三节 水上作业习俗 767
第四节 交易习俗 767
第五节 收徒学艺 768
第二章 生活习俗 769
第一节 饮食 769
第二节 服饰 770
第三节 住宅 770
第四节 外出 771
第五节 礼仪 771
第三章 岁时习俗 772
第一节 春节、元宵 772
第二节 清明、立夏 773
第三节 端午节 773
第五节 立冬、冬至 774
第四节 七夕、中元、中秋重阳 774
第一节 婚嫁 775
第四章 婚丧喜庆习俗 775
第二节 丧葬 776
第三节 生育 778
第四节 寿庆 778
第五节 盖房 779
第五章 宗族家庭 779
第一节 宗族 779
第二节 家庭 780
第六章 畲族习俗 780
第二节 换亲 781
第一节 狩猎 781
第三节 盘歌 782
第四节 图腾崇拜 782
第五节 节日 782
第七章 民间信仰 783
第一节 神灵崇拜 783
第二节 神事活动 784
第八章 宗教 785
第一节 道教 785
第三节 基督教 786
第二节 佛教 786
第四节 天主教 788
卷三十 方言 791
第一章 漳平方言的特点 791
第一节 漳平方言声韵调 791
第二节 漳平方言的归属 793
第三节 漳平话与普通话的比较 794
第四节 漳平方言的内部差异 797
第二章 漳平方言分类词表 799
第三章 漳平方言语料 805
第一章 人物传 808
卷三十一 人物 808
第二章 人物表 826
第三章 英名录 836
附录 853
一、旧志序文选录 853
二、历代诗文集萃 856
三、重要文件辑存 862
1991~1993年漳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870
本志编纂始末 876
《漳平县志》编纂机构和审定单位人员名录 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