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建始县志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797 页
ISBN 7540301538
作者:建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94
书籍大小: 37.9M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完整
概述 1
大事记 8
卷一 建置沿革 45
一 位置面积 45
二 建置沿革 45
三 行政区划 45
四 城镇 50
(一) 县辖镇 50
(二) 乡级镇 52
(三) 自然镇 52
(一) 地层 55
(二) 构造 55
卷二 自然环境 55
一 地质 55
(三) 水文地质 56
(四) 工程地质 57
二 地貌 57
(一) 特征 58
(二) 类型 58
(三) 山脉 60
(一) 气候 66
三 气候 物候 66
(二) 物候 73
四 水文 73
五 土壤 植被 74
(一) 土壤 74
(二) 植被 79
六 自然资源 79
(一) 土地资源 79
(二) 水资源 80
(三) 矿产资源 82
(四) 生物资源 86
(五) 风景资源 87
七 自然灾害 92
(一) 灾害性天气 92
(二) 崩山滑坡 93
卷三 人口 民族 95
一 人口 95
(一) 历代人口 95
(二) 人口变动 98
(三) 人口构成 98
(四) 人口分布 101
(六) 家庭 102
(五) 人口密度 102
(七) 计划生育 103
二 民族 106
(一) 民族构成与分布 106
(二) 民族关系 107
(三) 民族工作 109
卷四 政党 政协 社团 111
民国时期 111
一 中国共产党建始县地方组织 111
(一) 县党部 114
(二) 区党(分)部 114
二 中国国民党建始县地方组织 114
(三) 党务活动 115
三 其他党派社团 116
(一) 中国青年党建始县党部 116
(二) 中国民主社会党建始县党务筹备处 116
(三)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建始县分团部 116
(四) 工人团体 117
(五) 农民团体 117
(六) 妇女团体 118
(七) 少年儿童团体 118
(一) 县委机构 119
一 中国共产党建始县委员会 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19
(八) 商会及同业公会 119
(二) 党员代表大会 122
(三) 基层党组织 124
(四) 组织工作 125
(五) 宣传工作 128
(六) 统战工作 129
(七) 信访工作 130
(八) 党史资料征编 131
二 中共建始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31
(一) 历届历次县政协会议 133
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始县委员会 133
(二) 政协工作 134
四 群众团体 135
(一) 工会 135
(二) 农会(贫协) 138
(三) 共青团 139
(四) 妇女联合会 142
(五) 商会 144
(六) 工商业联合会 144
(七) 个体劳动者协会 145
晚清时期 146
卷五 政权 146
民国时期 147
一 县政府(县署) 148
二 区、乡政权 151
三 参议会 152
四 革命根据地政权 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56
一 权力机关 156
(一)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57
(二) 县人民代表大会 158
(三)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63
(四)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65
二 行政机关 168
(一) 县人民政府 168
(二) 乡(镇)人民政府 170
(三) 人员编制 170
三 检察 审判机关 173
(一) 检察院 173
(二) 法院 173
(一) 机构 175
一 警察 175
晚清、民国时期 175
卷六 司法 175
(二) 活动 176
二 检察处 176
三 地方法院 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79
一 公安 179
(一) 打击反革命活动 180
(二)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181
(三) 治安管理 183
(四) 消防 185
二 检察 186
(一) 刑事检察 186
(二) 法纪检察 186
(三) 经济检察 186
(四) 监所检察 187
(五) 控告申诉检察 187
三 审判 187
(一) 审判程序 188
(二) 刑事审判 188
(三) 民事审判 189
(五) 清案复查 190
(四) 经济审判 190
四 司法行政 191
(一) 律师 192
(二) 公证 192
(三) 法制宣传 192
(四) 民事调解 193
卷七 人事 劳动 195
一 人事 195
(一) 干部状况 195
(二) 干部来源 198
(三) 干部管理 199
二 劳动 202
(一) 劳动就业 202
(二) 职工培训 204
(三) 劳动保护 205
(四) 劳动保险 207
三 工资福利 207
(一) 工资 207
(二) 福利 208
卷八 民政 210
晚清、民国时期 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11
(一) 褒扬 212
(二) 抚恤 212
一 优抚 212
(三) 国家补助 214
(四) 群众优待 215
(五) 拥军优属 216
二 生产救灾 217
三 社会救济 220
(一) 城镇救济 220
(二) 农村救济 221
四 社会福利 223
(三) 退职老残职工救济 223
(四) 其他救济 223
五 扶贫扶苏 224
(一) 扶贫 225
(二) 扶苏 225
六 安置 226
七 婚姻登记 226
八 殡仪革新 227
卷九 军事 228
晚清时期 228
一 机构 229
民国时期 229
(一) 神兵 230
二 地方武装 230
(二) 游击队 231
三 驻军 231
(一) 国民政府军 231
(二) 红军 231
(二) 征兵 232
五 防空 232
(一) 募兵 232
四 兵役 232
六 战事 233
(一) 南北军对峙于建始 233
(二) 红军奔袭县城 233
(三) 川东股匪窜犯县城 233
(四) 官店地区红军反“围剿”战 234
(五) 江南游击纵队袭取官店口镇 234
(六) 解放建始县城 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35
一 机构 236
(二) 义务兵征集 237
(一) 志愿兵征集 237
二 兵役 237
(三) 预备役登记 238
三 民兵 239
(一) 组织 239
(二) 训练 240
(三) 勤务 241
(四) 防空 243
卷十 经济综合管理 244
一 计划管理 244
(一) 计划执行 244
(二) 基本建设 250
二 物资管理 252
(一) 计划分配及供应 253
(二) 金属回收 254
三 统计管理 255
(一) 管理体制 255
(二) 报表制度 255
(三) 专题调查 256
(四) 统计服务 256
四 工商行政管理 256
(一) 管理体制 256
(二) 市场管理 257
(三) 经济监督检查 259
(四) 企业登记管理 259
(五) 个体经济管理 259
(六) 经济合同管理 260
(七) 商标、广告管理 260
五 物价管理 261
(一) 管理体制 261
(二) 价格调整 262
(三) 差价管理 263
(四) 交换比价 265
(五) 物价检查 269
六 计量管理 270
七 土地管理 271
卷十一 农牧业 272
晚清、民国时期 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74
一 土地制度变革 275
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76
(一)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76
(二)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77
(三) 人民公社 277
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8
(四) 国营农牧场 278
四 生产条件 280
(一) 劳动力 280
(二) 耕地 282
(三) 农机具 282
(四) 农田建设 285
五 农作物生产 285
(一) 农业区划 285
(二) 耕作制度 287
(三) 粮食作物 288
(四) 经济作物 293
六 农业技术 300
(一) 良种推广 300
(二) 农田施肥 303
(三) 植物保护 305
七 养殖业 306
(一) 草山建设 306
(二) 家畜饲养 307
(三) 家禽饲养 309
(四) 养兔 309
(七) 良种繁育 310
(六) 养鱼 310
(五) 养蜂 310
(八) 疫病防治 312
卷十二 林业 315
晚清、民国时期 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16
一 森林资源 317
(一) 林木种类 318
(二) 林区分布 319
(三) 古、大珍稀树 321
(一) 私有山林 322
二、山林权属 322
(二) 集体山林 323
(三) 国有山林 324
三 采种育苗 326
(一) 采种 326
(二) 育苗 327
四 人工造林 328
(一) 栽培树种 328
(二) 义务植树 333
(三) “四旁”植树 333
五 飞播造林 334
(四) 基地造林 334
六 山林保护 336
(一) 护林防火 336
(二) 封山育林 337
(三) 病虫害防治 337
卷十三 水利电力 339
晚清时期 339
民国时期 339
一 引水 340
二 蓄水 3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41
三 提水 341
一 水利建设 343
(一) 灌溉设施 343
(二) 农田水利 349
(三) 水利工程管理 351
二 电力建设 351
(一) 水电站建设 352
(二) 输变电网络 358
(三) 配供电网络 359
(四) 供用电 360
(五) 电业管理 362
(六) 农村电气化建设 363
卷十四 工业 364
晚清时期 364
民国时期 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70
一 烟草工业 375
二 食品工业 376
(一) 粮油加工 376
(二) 饲料加工 378
(三) 副食加工 378
(四) 禽蛋肉类加工 379
(五) 饮料制作 381
三 纺织 缝纫 皮鞋工业 382
(一) 纺织业 382
(二) 缝纫业 383
(三) 皮鞋业 384
四 印刷工业 384
五 竹藤棕草制品加工业 385
六 木材加工业 385
七 化学工业 386
(一) 化肥生产 386
(二) 硫磺生产 388
(三) 肥皂生产 389
(五) 林化品生产 390
(四) 鞭炮、焰花生产 390
八 建材工业 391
(一) 石灰、砖、瓦生产 391
(二) 耐火材料生产 391
(三) 水泥生产 392
(四) 预制构件生产 392
(五) 涂料生产 393
九 采掘冶炼工业 393
(一) 煤矿开采 393
十 机械工业 395
(二) 铁矿冶炼 395
(一) 制造 396
(二) 修配 396
(三) 车辆维修 397
卷十五 乡镇企业 398
一 农业企业 398
二 工业企业 398
(一) 采掘业 399
(二) 食品加工业 399
(五) 缝纫业 400
(三) 饮料酿制业 400
(四) 纺织业 400
(六) 造纸及纸制品业 401
(七) 电力生产 401
(八) 化学工业 401
(九) 农机具修理制造 401
(十) 建材陶瓷 402
(十一) 其他工业 402
三 运输业 403
四 建筑业 403
五 商业及服务业 404
晚清时期 406
卷十六 交通 406
民国时期 407
一 人力、畜力运输 407
二 公路建设及运输 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08
一 道路 409
(一) 人行、驮运道 409
(二) 公路建设 409
(三) 渡口、桥梁 414
(一) 人力运输 418
二 运输 418
(二) 畜力运输 419
(三) 溪河流运 420
(四) 拖拉机运输 420
(五) 汽车货运 421
(六) 汽车客运 421
(七) 装卸搬运 423
三 管理 423
(一) 公路管理 423
(二) 运输管理 426
(三) 安全监理 428
卷十七 邮电 430
晚清时期 430
民国时期 431
一 邮政 431
(一) 机构 431
(二) 业务 432
二 电信 433
三 地方通信 4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35
二 邮政 436
(一) 业务 436
一 机构 436
(二) 邮运 437
(三) 投递 439
三 电信 443
(一) 电报 443
(二) 电话 443
卷十八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447
晚清、民国时期 4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50
(一) 业州镇 451
一 城镇建设 451
(二) 红岩寺镇 454
(三) 城建管理 454
(四) 房产管理 455
二 村镇建设 456
(一) 区镇 456
(二) 乡村 458
三 建筑业 458
(一) 队伍 458
(三) 设计 459
(四) 工程施工 459
(二) 设备 459
四 环境保护 461
(一) 污染 461
(二) 治理 462
(三) 城镇绿化 463
卷十九 贸易 464
晚清、民国时期 4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67
一 改造私营商业 468
二 商业体制 469
(一) 国营商业 469
(二) 供销合作商业 470
(三) 集体商业 471
(四) 个体商业 471
三 市场与网点 472
(一) 集贸市场 472
(二) 商业网点 472
四 粮油购销 473
(一) 粮食收购 473
(二) 食油收购 474
(三) 粮食销售 474
(四) 食油销售 476
(一) 农业机具 477
(五) 粮食政策性补贴 477
五 生产资料购销 477
(二) 化肥 478
(三) 农药农械 478
(四) 农膜 478
六 工业品购销 478
(一) 棉针织品 478
(二) 日用百货 479
(三) 五金交电 479
(四) 建材 480
(五) 日用杂品 480
(二) 禽蛋 481
(三) 盐糖酒类 481
七 食品、副食品购销 481
(一) 生猪、鲜肉 481
(四) 蔬菜 482
(五) 豆酱制品 482
(六) 水产品 483
八 土特产品购销 483
(一) 茶叶 483
(二) 桐油 483
(三) 生漆 483
九 石油产品购销 484
(四) 苎麻 484
(五) 干鲜水果 484
十 燃料购销 485
十一 药品购销 485
(一) 中药材 485
(二) 西药 485
十二 烟草购销 486
(一) 烟草收购 486
(二) 卷烟销售 486
(二) 旅栈 487
(一) 饮食 487
十三 饮食服务 487
(三) 理发 488
(四) 照相 488
(五) 修理 488
十四 废旧物资回收 489
十五 对外贸易 489
(一) 土特产品 489
(二) 畜产品 490
(三) 其他产品 490
民国时期 492
卷二十 财政 税务 审计 492
晚清时期 492
一 财政收入 493
(一) 战前收入 493
(二) 战时收入 493
(三) 战后收入 494
二 财政支出 496
(一) 战前支出 496
(二) 战时支出 497
(三) 战后支出 497
三 财税管理 4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00
一 财政 502
(一) 收入 502
(二) 支出 506
(三) 预算外收支 510
(四) 财政管理 512
(五) 财政监察 518
二 税务 519
(一) 工商税收 519
(二) 农业“四税” 531
(一) 机构设置 534
三 审计 534
(三) 审计成果 535
(二) 审计规则 535
卷二十一 金融 537
晚清时期 537
民国时期 537
一 机构及业务 538
二 流通货币 539
一 金融机构 540
(一) 中国人民银行建始县支行 5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40
(二) 中国工商银行建始县支行 541
(三) 中国农业银行建始县支行 541
(四)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建始县支行 542
(五)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建始县支公司 542
(六) 信用合作社 542
二 人民币发行与管理 543
(一) 人民币发行 543
(二) 现金管理 543
(三) 工资基金管理 543
(一) 存款 544
三 存款及储蓄 544
(二) 储蓄 545
四 贷款及拨款 548
(一) 工商信贷 548
(二) 农业信贷 551
(三) 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 554
(二) 异地结算 555
六 代理业务 555
(一) 同城结算 555
五 结算 555
(一) 代理金库 556
(二) 代理发行公债 556
(三) 代理发行国库卷 556
七 保险业务 556
八 信用社业务 557
(一) 信用社资金 557
(二) 信用社贷款 558
(三) 信用社盈亏 558
(四) 信用社体制改革 558
晚清时期 560
卷二十二 教育 560
民国时期 561
一 各类学校 561
二 师资状况 562
三 教育行政管理 563
四 经费、设备 563
五 革命根据地教育 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65
一 各类教育 565
(二) 小学教育 566
(一) 幼儿教育 566
(三) 中学教育 570
(四) 中等专业教育 573
(五) 成人教育 577
二 教师队伍 579
(一) 结构 579
(二) 培训、进修、考核 582
(三) 待遇 583
三 教育管理 585
(一) 行政管理 585
(二) 教学管理 586
(一) 教研机构 587
(二) 教学研究 587
四 教学研究 587
五 经费、设备 588
(一) 经费 588
(二) 设备 591
六 勤工俭学 集资办学 592
(一) 勤工俭学 592
(二) 集资办学 593
卷二十三 科学技术 595
晚清、民国时期 5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96
一 科技机构组织 597
(一)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597
(二) 县科学技术协会 597
(三) 科技研究推广机构 598
二 科技管理 599
(一) 科技队伍 599
(二) 科技计划 600
(三) 科技经费 601
(四) 科技情报 601
(五) 科技成果 601
(一) 科技知识传播 604
三 科学技术普及 604
(二) 科技咨询 605
(三) 学术交流 605
四 科学技术应用 609
卷二十四 文化 616
晚清、民国时期 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617
一 群众文化 619
(一) 机构 619
(二) 活动 620
(三) 业余文艺团体 621
(一) 戏剧 622
(四) 专业文艺团体 622
二 文学艺术 622
(二) 曲艺 623
(三) 文艺创作 623
(四) 民间文艺 625
三 新闻 637
(一) 报纸 637
(二) 广播 637
(三) 电视 639
四 图书阅览与发行 641
(一) 阅览 641
(二) 发行 642
(一) 放映 643
五 电影 643
(二) 发行与管理 644
(三) 演映场所 644
六 档案 645
七 史志 645
八 文物胜迹 646
(一) 文物 646
(二) 胜迹 648
一 医疗机构 650
卷二十五 卫生 650
晚清、民国时期 650
二 公共卫生 651
三 疫病 651
四 接生 6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652
一 卫生防疫 654
(一) 爱国卫生运动 654
(二) 公共卫生 655
(一) 传染病 658
二 疾病防治 658
(二) 寄生虫病 664
(三) 地方病 665
(四) 皮肤病 665
(五) 慢性病、多发病 666
三 医疗 667
(一) 医疗单位 667
(二) 医疗技术 672
(三) 医疗设备 674
(四) 医疗活动 676
(五) 医疗制度 677
(六) 人才培养 679
四 妇幼保健 680
(一) 妇女保健 680
(二) 儿童保健 681
五 药政 药检 682
(一) 药品管理 682
(二) 药品检验 683
卷二十六 体育 687
晚清、民国时期 6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688
一 传统体育 688
(一) 职工体育 689
二 群众体育 689
(二) 老年体育 690
三 学校体育 690
(一) 幼儿体育 690
(二) 中小学体育 691
(三) 中等专业学校体育 692
四 场地设施 693
五 体育训练 693
(一) 体校培训 693
(二) 骨干培训 693
(一) 县内体育竞赛 694
六 体育竞赛 694
(二) 出县体育竞赛 695
卷二十七 风俗 宗教 方言 699
一 风俗 699
(一) 风尚 699
(二) 习俗 703
(三) 革除积弊 移风易俗 711
二 宗教信仰 712
(一) 佛教 713
(二) 道教 713
(一) 语音 714
(三) 天主教 714
三 方言 714
(二) 词汇 718
(三) 语法 723
卷二十八 人物 733
一 人物传 733
二 人物录 773
三 烈士英名录 783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人员 784
(二) 抗日战争中牺牲人员 785
(三) 解放战争时期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人员 785
四 水电、公路等建设工程中死亡民工 786
(四) 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人员 786
(五)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人员 786
附录 787
一 修志文件辑存 787
二 旧志序选录 787
三 建始立县考 788
四 新编《建始县志》始末 792
五 建始县部门专志编纂汇录 794
六 建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795
七 《建始县志》编纂人员 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