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旅游志 镇宁县旅游资源考察综合报告
安顺地区农业区划办公室;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区划办公室
1985 年
236 页
作者:
李辉栋主编
为资源立传(序) 1
第一章 概况 4
表1 镇宁自治县风景资源分类系统表 7
第二章 瀑布类景源 8
第一节 黄果树大瀑布 8
一、景观 8
二、气候与水文 11
三、地质地貌 12
四、成因探讨 15
五、文史科技记载 18
六、民间传说 19
七、综合评价 20
表2、风景资源“四指数评价法”评分系统表 21
八、开发历史与现状 22
九、前景展望 23
第二节 陡坡塘瀑布 25
一、地质地貌及成因探讨 25
二、景观 26
三、综合评价 27
第三节 螺蛳滩瀑布 27
一、地质地貌及成因 27
二、景观 28
三、综合评价 28
第四节 银链坠潭瀑布 29
一、地质地貌及成因 39
二、景观 29
三、综合评价 30
第五节 天生桥瀑布 31
第六节 关脚瀑布 32
一、地质地貌及成因 32
二、景观 32
三、综合评价 33
表3、黄果树瀑布群评价总表 34
第三章 溶洞类景源 35
第一节 上硐洞穴群 35
一、地理位置及区域自然经济概况 36
二、区域地质概况 38
三、上硐地质地貌特征 40
四、上硐洞穴群 42
表4、上硐洞穴群一览表 43
五、上硐洞穴群成因探讨 55
六、综合评价 59
七、今后工作意见 57
第二节 犀牛洞 58
一、景观 58
二、地质地貌与水文 62
三、洞穴小环境与生物 63
四、成因探讨 64
五、综合评价 65
六、现状与展望 65
第三节 水帘洞 66
一、景观与开发现状 66
二、地质地貌及生物 67
三、综合评价 68
第四节 双明洞 69
一、景观及现状 69
二、综合评价 70
表4、黄果树区域主要洞穴景源评价总表 71
第四章 石林类景源 72
第一节 石笋山石林 72
第二节 天星桥石林 73
第三节 雷打岩石林 74
表5、黄果树区域石林类景源评价总表 74
第五章 生物类景源 75
第一节 桂花树 75
第二节 “神树林” 76
表6、镇宁自治县生物景源评价表 78
第六章 水库类景源 79
第一节 桂家湖 79
第二节 白马水库 81
第三节 红旗水库 82
表7、镇宁自治县水库类景源评价总表 83
第七章 文物古迹类景源 85
第一节 钟鼓楼 85
第二节 真武庙 86
第三节 白骨塔 87
第八章 风情类景源 90
第一节 布依族风情 90
一、居住 91
二、饮食 91
三、服饰 92
四、“赶表” 96
五、婚姻 97
六、家庭 101
七、节日 102
八、宗教信仰及禁忌 103
九、布依族风情评价 104
第二节 苗族风情 105
一、居住与饮食 105
二、服饰 105
三、恋爱与婚姻 106
四、节日 107
五、苗族风情评价 107
第三节 仡佬族风情 107
第四节 地戏 111
第五节 “石头村镇” 113
第六节 “蜡染之乡” 116
表8、镇宁自治县风情类景源评价总表 119
第九章 土特产 120
第一节 布依蜡染与布依布 120
第二节 布依纳锦 123
第三节 仡佬“泡木筒” 124
第四节 镇宁波波糖 128
表9、镇宁自治县土特产类评价总表 130
第十章 对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31
表11.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按可利用时间分类表 132
表12.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按综合评价等级分类表 133
第十一章 关于开发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的总体设想 137
第一节 对镇宁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前景的近期展望 137
第二节 关于开发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若干问题的思考 140
一、关于开发的目的 141
二、关于旅游开发的方针、政策 142
三、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142
四、以洞养洞,以景养景 143
五、绿化与环保问题 144
六、抓好旅游服务行业 145
七、改善交通条件 147
八、创造将来的文物古迹 147
九、关于镇宁自治县旅游开发的总体构思 148
第三节 镇宁自治县若干主要景点的开发设想及配置方案 149
一、上硐溶洞群 149
二、白马公园与桂家湖度假村 150
三、偏坡水库 151
四、县城旅游规划 151
第四节 加强旅游环境的监测与保护 155
跋 155
附录1 《上硐洞穴地质调查报告》 171
附录2 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文史科技资料目录一览表 159
附录3 镇宁自治县旅游资源民间传说目录简表 167